讥《说文》“诽也”讥讽君子的治国之道看似靠近却不能够达到看似
讥:《说文》:“诽也。”讥讽。
君子的治国之道,看似靠近却不能够达到,看似低下却不能够登临,像无人主宰而又无所不胜,广大而显明,久远而又崇高。懂得了这样的治世之道,是不能够向别人寻求,还得从自己身上得到。放弃自己而向别人寻求,离开治道就很远了。君子的快乐是有馀的,但是名声是不足的;小人的快乐不足,但是名声是有馀的。对于有馀、不足之间相互距离的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是很遥远的。含怀内心而不向外吐露,心中有情而不萌发出来,还没有听说过。君子思考的是大义而不考虑小利,小人贪图的是小利而不顾大义。孔子说:“他们的哭声是相同的。”其中一个说:“子予怎么欺压我们呀!”他们的悲哀是相同的,但他们悲哀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悲哀、快乐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是很深刻的。有的要掘地,有的要填池,不是正好用来使万民劳苦的,(他们的用心是不一样的),各自都是从他们的愿望出发,而混乱就产生了。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一致的,但是施予他人就会有善恶的不同。因此唐尧、虞舜一天天勤勉努力而成就了帝王之业,而夏桀、商纣每天放纵情欲,最后招致灭亡,不知道后代人讥讽自己。
凡人情说其所苦即乐,失其所乐则哀;故知生之乐,必知死之哀。
说:杨树达《淮南子证闻》:“说”假为“捝”。《说文》:“捝,解捝也。”
大凡人的性情,脱离了他的痛苦的事,就是快乐;失去他的快乐的事,那么就是悲哀;因此知道人生的快乐,必定知道死去的悲哀。
有义者不可欺以利,有勇者不可劫以惧,如饥渴者不可欺以虚器也。人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人多欲”句:许慎注:“欲则贪,贪损义。” “多忧”句:许慎注:“贪忧闭塞,故害智也。”
有义行的人,不能够用利欲来欺骗他;有勇力的人,不能够用使他恐惧的办法来胁迫;就如同饥渴的人,不能够用空壶来欺哄他。人多贪欲就会有亏大义,多忧虑就会妨碍智力,多恐惧就会妨害勇力。
- 夫子说“穿着破旧的麻絮袍子同穿着狐貉皮裘衣的人站在一起态度从[图]
- 其黄秉熙宁年间曾经以驾部员外郎任职洺州知州[图]
- 其缾(píng)瓶子[图]
- 月氏(音ròu zhī)西域国名又名月支原居敦煌与祁连山之间[图]
- 懿使侍中高阳、许允及尚书陈泰说爽宜早自归罪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图]
- 有一座山叫大阿山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大荒中有一座山叫[图]
- 诗人笔下的月不仅是含情脉脉而且带着一股仙气与诗情这种仙气与诗[图]
- “国家”句意思是岂敢忘怀国家的兴衰只是难以忍受这污浊的世界因[图]
- 又如《生查子》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忍泪[图]
- 讥《说文》“诽也”讥讽君子的治国之道看似靠近却不能够达到看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