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生查子》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忍泪
又如《生查子》: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对封建社会中妇女们的苦痛,描写得十分真切。在《小山词》的整个集子中,他对妇女都是表示同情和尊重的,与花间派作者完全是两种态度。这就是《小山词》所以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
小令发展到了小晏,就没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专家了。由此以后的作者,都兼写长调慢曲,风格视各人的思想环境而有所不同,只好留待下面论苏、辛词派和周、姜词派各章中再讲了。
第四章 论唐宋大曲和转踏
大曲就是整套的舞曲,唐人又叫做大遍。元稹《连昌宫词》就有“逡巡大遍《凉州》彻”的说法。据沈括说:“所谓大遍者,有序、引、歌、、嗺、哨、催、、衮、破、行、中腔、踏歌之类,凡数十解,每解有数叠者。裁截用之,则谓之摘遍。今人大曲,皆是裁用,悉非大遍也。”(《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又王灼说:“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正、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指、杀衮,始成一曲,此谓大遍。”(《碧鸡漫志》卷三)像这序、引、歌、、嗺、哨等都是音乐上的术语,现在很难全部了解它的意义。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里,有这样一些自注:“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霓裳》序初,亦复如此。”又:“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又:“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又:“《霓裳》破凡十二遍而终。”又:“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这都可以作为我们探讨唐大曲体制的宝贵资料。
至于大曲的名称,却是由来已久。沈约《宋书》卷十一《乐志》三,于清商三调歌诗后,列有大曲《东门行》、《折杨柳行》、《艳歌罗敷行》、《西门行》、《折杨柳行》、《煌煌京洛行》、《艳歌何尝》、《步出夏门行》、《艳歌何尝行》、《野田黄雀行》、《满歌行》、《步出夏门行》、《棹歌行》、《雁门太守行》、《白头吟》(与《棹歌》同调)、《明月》等十六曲,每曲自二解至八解不等。这些清乐里面,虽然也有抒情、纪事的各种不同,却已开辟了后来所谓套曲的先河;但与燕乐中的大曲必定是舞曲,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举古词《东门行》一曲为例:
- 夫子说“穿着破旧的麻絮袍子同穿着狐貉皮裘衣的人站在一起态度从[图]
- 其黄秉熙宁年间曾经以驾部员外郎任职洺州知州[图]
- 其缾(píng)瓶子[图]
- 月氏(音ròu zhī)西域国名又名月支原居敦煌与祁连山之间[图]
- 懿使侍中高阳、许允及尚书陈泰说爽宜早自归罪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图]
- 有一座山叫大阿山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大荒中有一座山叫[图]
- 诗人笔下的月不仅是含情脉脉而且带着一股仙气与诗情这种仙气与诗[图]
- “国家”句意思是岂敢忘怀国家的兴衰只是难以忍受这污浊的世界因[图]
- 又如《生查子》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忍泪[图]
- 讥《说文》“诽也”讥讽君子的治国之道看似靠近却不能够达到看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