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应该吃的时候,不吃。不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没有一定调味的酱醋,不吃。席面上肉虽然多,吃它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喝醉。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吃完了,姜不撤除,但吃得不多。
食饐而餲:饐,音yì;餲,音ài,饮食经久而腐败。
鱼馁而肉败:馁,音něi,鱼腐烂;肉腐烂叫“败”。
割不正:不按一定方法分解,即为“割不正”;割,牛羊肢体的分解。
食气:饭料;食,音sì;气,“饩”的古字。
乱:神志昏乱。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斋如也。
【译文】参与国家祭祀典礼,不把祭肉留到第二天。其他的祭肉保留不超过三天。如果过了三天,便不吃它了。
吃饭时不交谈,睡觉时不说话。即使是糙米饭、蔬菜汤和瓜的祭祀,祭的时候也一定像斋戒了一样。
瓜祭:《鲁论语》作“必祭”,有些注家便以为“瓜”字是因形近而讹;其实“瓜”字不讹。唐写本《论语》该“瓜”字有草字头,郑玄注:“三物虽薄,祭之必敬”,与邢昺《疏》同。“三物”是指“疏食”“菜羹”和“瓜”。《礼记·玉藻》:“瓜祭上环,食中,弃所操。”证明“瓜祭”并非于文献无征。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有“探下文而省例”,“疏食菜羹”的“祭”因“瓜”后的“祭”字而省略。详见北大出版社《论语新注新译》这一章的《考证》。
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坐席摆的方向不合礼制,不坐。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了,自己才出去。本地的人们迎神驱鬼,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托人给在外国的朋友问好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